2011-08-16來源:網絡轉載瀏覽量:
梳理中國壁紙30多年發展歷程,可見其幾經起伏波折,被業內人士形象概括為“三起三落”,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的起步,到80年代的真正發展,經歷1985、1993、1998年的低潮回落,熬過90年代漫長的低迷期,至20
張惟剛認為,在蓬勃發展的中國經濟大環境下,一方面激發了極大的市場活力,但是同時也帶來一個弊端,所有的行業,所有人都心浮氣燥。日韓的壁紙市場占有率很高,但日本生產廠家大概20多家,而中國的壁紙品牌不下1000個,今年年底大概有230家工廠的產能會達到9億多,這個產能讓全世界都瞠目,行業顯得十分心浮氣燥。
中國建筑裝飾裝修材料協會墻紙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張熳紅也對此作了總結,按一個廠兩條生產線,一條生產線理論產能可達到120萬卷,按保守的80萬卷來算,一個廠家兩條生產線要生產160萬卷,那么一年的產能將達到2.8億卷,將超出去年1.2億。
“我們市場只是這么大,但生產上卻在加速膨脹。”柔然壁紙副總裁金寶蓉認為,壁紙行業有這么多廠家,是極其不正常的現象,但這也是發展過程中一個必然的過程,相信以后會有一個大浪淘沙,好的會剩下來。
這種消費習慣和心理變化,在筆者看來,可以歸結為幾個原因帶來的結果:靠前,壁紙的再次興起得益于產品技術的進步,彌補了過去的例如開裂、脫色、脫落等全都缺陷,環保性也得到很大提高,產品越來越成熟,質量越來越有保證,給了消費者很大的信心;第二,壁紙品牌越來越注重服務體系的建設,例如本美壁紙的“上墻后7天無理由退換貨”、格瑞沃爾的“兩年免費維修,終身維護”、歐派的“我們要幫助客戶把問題都解決掉”等承諾,都在一定程度上免除了客戶的很多后顧之憂;第三,媒體的積極推廣、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都給消費者帶來了很多正面的暗示,從而帶來潛移默化的消費心態變化。
行業缺乏有威懾力的老大只有靠市場整合
可以說,消費者對壁紙消費習慣的可喜變化,給了企業很大的信心,因此一方面,一些大壁紙品牌在耐心地培育市場,認識到不管是市場成熟度還是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方面,都需要經過時間的積累。但同時,對市場的一些亂象,他們也感到很無奈,比如,壁紙作為具有承載著文化內涵的一個行業,并不是誰都能做,技術含量達不到、把握不了市場的新手就只能拿別人已經在市場走俏的產品下手——或改頭換面,或公然剽竊,把原來賣得好的版本抄過來,較后形成惡性的壓價,較后企業以犧牲產品質量為代價,產品毛病百出,老百姓又棄壁紙而去,再次形成行業的低谷,把企業多年精心培育的市場轟然摧毀。
因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壁紙行業缺乏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不像日本等壁紙發展比較成熟的國度,壁紙行業協會已經很有震懾性,大家也會共同遵守行業規范。正如張惟剛所說,“希望好的企業達成一個共識,變成規則,再通過協會來實施,協會在這個行業里面有威懾力,老大說話了你就要聽,大家都規范運作”。在這個自由競爭的市場上,誰也無權讓任何一個企業退出比賽,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只有靠市場的力量進行整合,也就是自由洗牌,較終導致兩級分化,一些的壁紙企業正在形成品牌效應,而沒有品牌、產品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則會被市場所漸漸淘汰。